近日,一組蘇57的圖片出現在網絡上,與以往不同的是,這組圖片對準的是蘇57的機身制造工藝細節。通過圖片可以看到蘇57從機身到機翼可謂是遍布鉚釘!尤其是下面這張圖片,都可以看到蘇57機翼上的是“十字花鉚釘”,有網友覺得這哪像一架四代隱身戰斗機,這制作工藝也就是一架早期三代機的水平。
蘇57機翼上的鉚釘
不過說到鉚釘,同為四代機的F22也不遑多讓!F22的氣動外形確實非常經典,再加上符合現代審美眼光的低可視涂裝,F22遠處看起來那是非常漂亮,不過把鏡頭拉近后就可以看到,F22的機身也是各種鉚釘和補丁密布,看看下圖,這還是印象中的F22嗎?當然還是,而且這不是偶然現象,F22的機身本來就就是鉚釘畢現!
近距離看F22也是布滿鉚釘
四代機中論工藝水平,最高的是殲20和F35,在殲20和F35年前,蘇57和F22的工藝水平都是“渣渣”。F22畢竟是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產物,1997年F22已經首飛,而其采用的設計思路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定型,雖然F22在今天依然擁有一流的機動能力和隱身性能,但其機身制造工藝與最新水平差距還是非常明顯,這一點通過下圖就可以明顯看出來。
哪個工藝好一目了然
F35和殲20為什么機體表面的鉚釘基本看不到呢?以我們的殲20為例,實際上殲20和F22都需要鉚釘來固定蒙皮,只不過殲20使用的是沉頭鉚釘,這種鉚釘不僅生產工藝要求極為嚴格,打孔時對公差的要求也是達到了極致,而且蒙皮的外側還需要加工出與釘帽大小相同的凹槽,這樣鉚釘裝上后再涂上涂層就完全看不到了。而F22在這個細節的處理上與三代戰斗機接近,因此即便涂上了涂層,F22機身的鉚釘也非常明顯。
機身布滿鉚釘的F22
作為一款首飛24年、服役16年的戰斗機,F22已經是“機到中年”,這導致F22不僅機身制造工藝不及新型戰機,航電等各方面的性能也漸漸顯得落后。除了制造工藝,F22還存在幾個明顯的缺陷,首先就是以歐洲前線為作戰環境設計出的F22作戰半徑不到1000公里,這個作戰半徑實際上會把F22超音速巡航的優勢給抵消了:雖然能快速抵達戰場,但滯空時間太短了。
機身斑駁的F22
其次是F22太過嬌貴,平時停放必須要求恒溫恒濕的機庫,飛行一次就需要大量時間來維護,這樣的一款戰機在高強度戰爭中的可靠性可想而知!再一點就是F22的航電系統,美國空軍不是不想升級F22的航電系統,只不過F22的航電系統架構比較落后且復雜,升級起來既費時費力成本又高昂,還不見得能升級成功,想想一個供氧系統就難住了F22,別說涉及面更廣的航電系統。
殲20機頭部位破損嚴重
按照美國空軍制定的時間表,F22還有10年就要開始退役,美國空軍也徹底沒有了對其升級的想法。有網友覺得如此先進的一款戰機為何在2030年就要開始退役?實際上F22在今天看來只能還算先進,已經不是服役初期那種頂級戰機了,而且到2030年F22就已經服役25年,這個時間對一款戰機來說時間夠長了。
再過10年F22就要開始退役了
F16服役時間超過40年,這是因為F16中間經過無數次升級,有很多個改進型號,F22只有一款A型號,服役二十多年不退役還能作什么?就像美國空軍早就沒有F16A/B型了!